太極拳的最大秘密

太極拳的最大秘密

http://blog.taiji.net.cn/user1/80250/archives/2008/2436.html

太極拳的最大秘密是「松」  

    鄭曼青先生學太極拳近五十年才悟到「松」的道理。究竟什麼叫做「松」?怎麼能松得很乾淨,這句話很難講明白。  

    鄭曼青先生回憶楊澄甫先生當年教拳,一天到晚坐在哪兒,可以不發一言,不問他他絕不講話;但這個「松」字,每天總要講個幾百回。  

    楊澄甫先生還講了一句話,就是「不跟你講這句話,你三輩子學不到的」,鄭曼青先生就懷疑:難道講一個「松」字,我就三輩子學不到嗎?五十年後想起來,鄭曼青先生說:  

    「不但三輩子,也許六輩子還學不到。太極拳說難,就是難在自己擋住自己,不肯松,如果真正把這個松字能瞭解,那便是好極了。無論如何,要放鬆。要松到什麼程度呢?人家打我,再有力量,也到不了我身上,所以力量再大也沒有用,都空掉了,甚至你自己跌成重傷,那我打人家呢?把一個整個的人打出去好幾丈外,這又是什麼道理呢?這是太極拳的一種高深理論,它有一種哲理在裡頭,而且是一種合乎科學的桿槓力量。不但是哲理與科學合而為一,它能將各種自然原理合併來應用。這你會覺得很難,可是只要真能松透的話,什麼都攔不住你。所以練太極拳『松』為第一,這一點是我(鄭曼青)自己深深感受到的。」  

    羅邦楨是鄭曼青的大弟子,他在去美國之前特地向鄭曼青先生請教在美國教拳應注意什麼?鄭曼青先生回答他:「要注意松。」  

   

    後來羅邦楨說:「練拳45年,不敢說有45年的東西,一個『松』字,就讓你琢磨終身。」常言道:「鬆鬆松,太極功,太極頭條要放鬆,學太極,先學松,不松難得太極功。」  

    松是通行證,松是敲門磚。松到什麼程度,太極拳就達到什麼程度,松不到那個程度,便不曉得那個程度的奧妙。  

    李雅軒在《太極拳隨筆》中提出「鬆軟是太極拳的寶貝」,特別強調練太極拳要松,而且要大松,要松透。松得週身毫無拘滯之力,松得兩臂如繩兒吊著重物一樣,經常有沉甸甸重砣砣的感覺。身勢松得軟若無骨的樣子,但是這種大松大軟,不是軟塌塌,不是鬆懈懈,不是松得軟得如一攤稀泥。而是以神氣將身勢鼓勵起來,使它動盪起來,有強大而又靈敏的柔彈力。太極拳練習到了真正鬆了的階段,全身都有氣佈滿,前後左右都撐滿抱圓。李雅軒先生比喻為傘的撐開。傘不用時收起來,放鬆了;用時撐開,此時傘面是繃起來的。不是硬也不是懈,是整個鋪開的。整個傘面是完整的,傘面上的每一點都處於整體中,張力是均勻的。  

    吳圖南先生說:「太極拳之秘,在於松八段九節。」練習太極拳架時把八段九節真正鬆開才可稱為著熟,這是學習太極拳的關鍵。松,最先全身不能有力。全身有九個關節要鬆開。三個在手,三個在腳,三個在背。手三關節是腕、肘、肩。腳三關是胯、膝蓋、踝。背三關是尾閭、頸、頭頂。九關之中最重要是手三關,首先要把手三關鬆開,第一是腕關,接著是肘而肩。肩關是最難松。「鬆肩」忌壓肩,要順著兩側45度斜下松落,將肩井穴張開,降於湧泉穴中。如何才能鬆開關節?首先是鬆開關節之間的腱,接著骨,要不斷的鬆開關節之間的腱。關節之間不松,氣不能順暢的流動。我們習慣於拉緊,應不斷的放鬆。當我們初學時,動作是緊繃繃的。我們學習知道那些動作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運而後動的動作。當肩關節能鬆開時,其它的都容易了,腳三關中踝關最難松。尾閭關鬆開後,氣可通上背部。  

    張秀剛老師說:「練太極拳要有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精神。」因為心有所畏便緊張,緊張就不能松。所以有自信心很重要,不只是打太極拳,生活中做其他事情也是一樣的。但知道不知道「松」是主觀問題,做到做不到「松」是客觀問題。心知才能身知,心知不等於身知,身知勝於心知,所以我們練太極拳要時刻問自己:放鬆了沒有?松透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