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開發覺知力的練習方法

一個開發覺知力的練習方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6580101000bdy.html

一個開發覺知力的練習方法(上)

  

覺知力是佛法修行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只有覺知力被開發,正念與定力才能增長。只有在穩定的正念照耀下,身心的實相才能顯現,而這是斷除煩惱的必由之路。正文中提供的練習方法,目的是開發覺知力。

覺知是一種能力,而非知識;因此,你必須親自操作,進行實際練習,才可能達成目標。這些練習的意義在於,修行者首先需要發展出超越普通人所具有的覺知能力,以便在卓越的覺知力引領下,發展出完美的正念與定力。我們知道,當覺知力強大、敏銳而穩定的時候,修行者的正念與定力才會穩步增長,而只有正念、定力與正知的完美結合,才可引發般若智慧——它是看清身心真相的最重要因素。當身心實相顯現的時候,煩惱即刻失去力量,從而萎縮,終將完全消失。

 

一、完全熟悉出息與入息

1、對出息和入息觀察純熟的標誌是,你可以很寧靜地面對它;修行者平衡清晰地覺知出息與入息,覺知呼吸的長與短,粗與細等,而沒有任何緊張感。如果你在面對呼吸時,感覺到你想控制它,或很緊張,或不舒服,說明你對呼吸依然不是很熟悉;要在它上面花時間,直到你很熟悉它,就像老朋友一樣;

2、當你面對一呼一吸,你很平靜,並對呼吸有貼近感,說明你的覺知力很好。繼續發展這種貼近感,通過對一呼一吸的覺知發展這種貼近感;

3、如果你不能持續覺知,面對呼吸或其他事物時很容易疲勞,那麼,你需要一些訓練,以增長你的不急不緩的能力。培養覺知力,最有效的方法是佛陀教導的如實了知:出息長時,你了知出息長;出息短時,你了知出息短;入息長時,你了知入息長;入息短時,你了知入息短;

4、只有通過實際練習,覺知力才能被開發出來。勤奮地訓練是達成這項目標的唯一途徑。持續地覺知呼吸,細緻地如實覺知呼吸的長與短,輕與重等,這是真實的修行。保持練習,覺知力會逐漸增長。

 

二、把覺知力放在呼吸上

1、如果你能勤奮地在呼吸上面練習,你會對它的長短、輕重有精細的了知。當心情激動或驚恐時,氣息會變粗;如果心理寧靜,氣息會平順。如果呼吸有所變化,你都能夠覺知,那麼,你的覺知能力會因此而得到加強;若你持續這項練習,對事物完全沒有覺知的時間會很少;

2、呼吸很順暢時,覺知力也會相當敏銳。此時,你會感覺到整個呼吸的能量帶動龐大的身軀在起伏——這是呼吸能量在自然地作用於軀幹。最明顯的是胸部和腹部,如果你足夠敏銳,甚至於可以覺知到頭髮末梢也有呼吸的能量;

3、覺知力增強以後,心會非常敏銳,它能自動搜索身體的諸多部位,哪裡有生硬與緊繃,心會敏銳地感知到;敏銳的心會知道任何所緣,即使極細微的生硬與緊繃,它也能覺察到。如果覺察到哪裡有僵硬,心會漸次調整,肌肉的緊張狀態會不斷得到緩解;

4、如此覺知,身體會逐漸變得柔軟;當身體柔軟時,心將會變得敏銳而光明。柔軟的身心是很好的基礎,可以使心進入更深的層次。

 

三、覺知更大的範圍

1、身心柔軟以後,呼吸越來越順暢,你可以開始覺知更大的範圍——覺知身體的其它部分。你也可以放下對呼吸的覺知,擴展你的知覺,當然,大多時候心會自動展開覺知。你可以選擇腹部,也可以選擇胸部。在你所選擇的部位,覺知那裡的振動或一起一伏,那是呼吸的能量;

2、你也可以找到更多部位,例如頭髮末稍;你可感覺頭髮末稍隨著呼吸在律動,也可感知胸部一起一伏。這些部位隨各人的情形會有所不同,你可找到你自己敏銳的部位,覺知那裡的情形;

3、把知覺可以放到身體的任何部位。你可覺知呼吸的能量在頭部,也可覺知它在背部,呼吸引起的律動在身體的任何部位都存在——覺知它;

4、覺知時要細心、謹慎並很柔和。看著呼吸自己在流動,放鬆身體。

 

四、更深的覺知

1、如果你能夠自如地把覺知力放在身體的任何一個地方,說明你對覺知力的運用很熟練。如果身體的某些部分有疾病,在敏銳的覺知下,你會感覺到哪裡的情形;

2、若某些部位有疼痛,感知到疼痛的部位就可以了,不要長時間地覺知病痛部位;

3、每個人的覺知點是不同的,有些人喜歡一直觀呼吸,而有些人則願意覺知胸部或腹部的起伏,或者其它部位。這裡不必統一,只要以注意力敏銳地知道那裡的情形就可以了;

4、不要用較強的意識力使勁地思維那些覺知的部位,也不要把注意力壓在那些部位,輕鬆自然地感受你所關注的身體部位。

 

五、感知呼吸的能量

1、你也可以覺知整個身軀在呼吸能量的帶動下整體地律動。讓身體與心理完全放鬆下來,身體即不會有緊繃感,呼吸能量可以自由流動;

2、覺知呼吸的能量在身體的任何一個地方引起的律動,如此反覆覺知,心將功夫越細緻、敏銳並有安寧感;

3、心安定下來以後,你的覺知力會非常大且敏銳,就讓它停留在那種寬廣且敏銳的程度上。不論覺知的範圍囊括全身,充滿整個身體,或只是頭髮末梢,你只要感知呼吸的能量——不斷地感知那種能量;

4、呼吸是一種能量,它驅動身體的任何部分。敏銳地覺知這能量在全身的各個部位,就停留在呼吸的能量上,越久越好,覺知力會自然增強。

 

六、覺知會讓心在另一層面安靜下來

1、讓心維持在呼吸的周圍,覺知你所選擇的部位,只是覺知就可以了,不要存有讓心安靜下來的慾望;發展覺知力,不必要讓心在現象的層面安靜下來,只要覺知力增強到一定程度,心會在另一層面找到寧靜;

2、在精細的覺知下,你可以體會到心的清靜——心一境性。有些修行者可以體會到這一點,有些則不能。這不是重點,重要的是覺知呼吸以及呼吸的能量,讓你的覺知能力逐漸增強。我們是訓練覺知力,而不是追求寧靜;

3、只要你力爭把覺知力維持地呼吸以及呼吸的能量上,心會在另一層面上安靜下來。此時,雖然心會從一個部位跳至另一部位,但心的本質是安靜的——修行者可以體會到這一點。這意思是說,心沒有攀緣與貪慾,它是自然的、輕鬆的,心在覺知時展現它原本的特性;

4、覺知會使心的本質展現出來,修行者只是覺知即可,無須多想。在對覺知力的練習中,心會自然地回歸它的清淨,展現它的本質。它雖是無常變遷,但其本質是純粹的、寧靜的。

 

希望離苦的修行人,首先要使自己成為一名實踐者。以覺知當下的念頭為例,如果修行者能夠看清念頭的本質,他就不會跟著念頭掉入境界裡,於是修行者便可擁有輕鬆與自在。看清念頭的本質——生滅,覺知力是前提。若具有清晰的覺知力,修行就不再是一件難事。如果覺知的能力很欠缺,人們只會隨著念頭滋生思想,這就是在念頭中,受到念頭的束縛。

在練習時,保持輕鬆是很重要的。有人或想,修行是嚴肅的事,於是緊張隨之而來。放鬆心情,專注細緻地覺知,耐心一點,多花一些時間練習。

這裡只列出練習的綱要,提供修習的方式;提高覺知力,需要將這些練習付諸實施。應該明白,發展覺知力這一主題,若條件許可,練習得越多越好。練習是需要投入時間的,練習更需要有系統,有正見的指引。

雖然修行者可能精通佛法理論,但是,佛法的理論知識只是修行的指引,不是修行本身。只是閱讀地圖,你將不會到達目的地;同理,只是閱讀修行方法,禪修者不會到達煩惱的止息。正確的修行程序是把聞思得來的智慧轉化為內在的修行態度,然後身體力行。修行的本質是親自操作,身體力行,直接與身心接觸,而非透過文字概念或思想來瞭解身心的本質。

真實的修行需要違背你自己一直養成的習性,要決心擺脫只是停留在聞法與思法上的習慣;佛法的修行需要直接接觸身心現象,在此直接接觸當中了知它們的本質。所以,實際修行中,覺知力、正念、正知、精進則更為重要——它們不是概念,而是需要在內心找到的崇高品質。

這些練習雖然簡單,但它需要你花費時間——這是修行的必要步驟。你無須花費時間成為佛學理論專家,但你需要用一些時間堅持這種練習。如果投入時間進行練習,你的覺知能力就會增長。只要你的覺知力被大幅開發,正念與定力將會緊隨而來,如此你將看到身心的實相,而煩惱會隨著你的修行逐漸消失——這就是實際修行的利益。

 

如是   2007-9-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6580101000bn3.html

一個開發覺知力的練習方法(下)

    

這裡所提供的練習方法,其功能是有效地發展覺知力;發展覺知力是佛法禪修中最具意義的練習項目之一,敏銳的覺知力是觀察身心實相所必須具備的多項能力之一。

佛法的功能是斷除煩惱,禪修者需要具備一些實際能力,才能達成斷除煩惱的目的。修習中所要求的每一項實際能力,都是心理能力,這些能力的開發依賴於正確的方法與勤奮地練習。凡有志於斷除煩惱的人,需要逐步瞭解佛法的實修程序,一步一步地進入練習——這是真正的禪修。

發展覺知力的練習是正確的禪修練習,能為將來看清身心的實相打下堅實的基礎。佛法的修行者首先要使自己成為一名勇敢的實踐者,禪修最重要的是按照正確的方法堅持練習;沒有經過訓練的心是無法成就任何事情的,修行者切忌不要過多地把心思放在談論佛法上。對於真實的禪修者而言,佛陀教導的修行方法需要真實地練習,以便培育各項心理品質,最終看清身心實相。

佛法不是理論,佛教的禪修是在真實的身心上體悟無常、苦、無我的真理。如果修行者能夠依照正確的方法修習,他終究會訓練出必要的心理品質,諸如清晰敏銳的覺察力等。當這些內在的品質真正完整地建立起來的時候,也許就在某一剎那,他會體悟到身心乃至於世界的本來面目——實相;而當實相展現的時候,禪修者才能擺脫與生俱來的錯誤知見,從痛苦煩惱中解脫出來。

 

一、覺知可透視一切

1、在連續覺知下,禪修者不會有太多的想法。把心安住在呼吸上,清晰地覺知每一次出息與入息。對當下保持覺知,是發展覺知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2、覺知力是一種特別的能力,不同於思考,也不同於判斷推理等。體會覺知,再體會覺知與其他心理能力的不同;

3、你越是能把覺知與其他理性能力區別開來,你對覺知力的認識會更深一步。清晰地覺知一呼一吸,它與我們平常所使用的理性思考等能力很不同;

4、把這種覺知的能力適當地運用在日常的任何方面,以覺知力取代思維、判斷等,你會發現,覺知力可以透視一切現象的本質。當覺知力被大幅開發以後,禪修者會受益無窮,它可以引領你進入另一片天地。

 

二、覺知的對象與覺知力是不同的二種事物

1、藉著專注在一呼一吸上,你的覺知能力已經很強大。你會警覺地發現,呼吸是一種能量,而覺知是另一個;

2、若禪修者能夠了知到覺知與覺知的對象二者的不同,這即是說,你能發現呼吸的能量是一個,覺知是另一個,大致可以確定,你已領悟了覺知;

3、覺知力已很敏銳而廣大,它不只覺知呼吸的能量,而且對心的其他活動亦能進行有效地覺知;例如某些情緒,身體上的痛感,在清晰地覺知力下,這些變得與以前稍有不同;

4、心念若跑到其他地方,你也會覺知到它正在那裡。禪修者不再強制地訓練心神專一,藉著覺知力的開發,他已開始領悟專注與定力的精髓——心一境性。

 

三、由覺知力發展起來的正念與正定

1、修行到這裡,你容易做到隨緣;這即是說,不論心此刻在哪裡,你不再強制它。心可以待在任何地方,而你卻能處在寧靜之中,這是真正的正定——八正道之一;

2、心在剎那間的變化,修行者無須用力便能了知它的種種情形。這時,你不再強求心念要集中於呼吸;心不論到達何處,你都能即刻覺察,這是真正地正念。禪修者的念力已經很強,能夠時刻對禪修對像正念而不忘失;

3、不論你覺知呼吸,還是覺知身體的動作,你無需把它們硬性拉回到某處;你覺知到心在跑來跑去,而你並不執著它的任何一種情形;

4、覺察力、正念、正定更純粹,更精確,更細微。心已經很敏銳了,它可以帶領你進入禪修的核心——超越身心的工作。

 

四、廣闊無垠的覺知力讓心更加接近實相

1、這是更高一級的禪修訓練,修習者可以覺知任何粗大或精細的目標,心可以停留在任何情形之中進行覺知,覺知的目標可以是一切,覺知力被大幅開發;

2、經過訓練的覺知力輕鬆而柔軟,它能自如地覺知,自動地展開覺知;覺知不再是一件費力的事,覺知力在任何情境下都是自發地展開。覺知力敏銳而輕鬆,好像是自動的,它能覺知到需要了知的對象;

3、覺知力到了這種程度,禪修者還會有煩惱顯現。你會執著自己喜歡的,厭惡不喜歡的;但你卻能發現,這些喜歡與不喜歡你都能夠清晰無誤地覺察,並瞭然於心。有些修行者到達這裡,可能煩惱會有所增長,這是因為覺知力太過強大,而平等心與智慧沒有與其平衡匹配的緣故。這不要緊,煩惱並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能夠以正念正知察覺煩惱——你的目標正在這裡;

4、覺知力被大幅開發,心非常敏銳,也很寬廣。許多以前沒有注意到的情形會不斷地閃現出來,如果修行者的心喜歡攀緣,他會感覺到疲累。

 

五、真實的事物與概念無關

1、禪修即是培育必須的心理品質,然後在此基礎上,從經驗的層面上去了知身心的實相。禪修者通過覺知呼吸的訓練,他的心能夠知道何為真實,何為理論,並能把它們區分開來。當禪修者具有這個能力的時候,他的心不為佛法理論所纏縛,但卻能有效地以佛法理論指導自己的禪修;

2、不斷地進行覺知訓練,禪修者會更清晰地認識到理論與實際的區別,他有能力在當下把它們完全區別開來。理論只是理論,一種指引而已;而實際覺知到的事物,則是另一回事;到了這種程度,禪修者不再需要指引,而當下真正的覺知、正念、正定、正知會引領禪修;

3、此時的修行者知道事物,是完全通過他的覺知,而不再依照理論或他人怎麼說,他的意志會因此而變得更為堅強。禪修者了知到,要對身心與一切事物有真正透徹地了知,你必須要親自實踐。禪修者已窺察到了真正的佛法與修行大道;

4、繼續覺知,這將開啟正知的大門。你對呼吸、身體、疾病、念頭、情緒等有著清晰的感知,它們生起,你能親身感知,這就像喝水一樣,你親自喝到了水,而你感知到水的溫度與甜美,這些都是你自己親自嘗到的,而與概念與文字無關。

 

六、覺知引領禪修者進入實相的大門

1、禪修者不再依賴任何事物,他只是通過覺知而了知事物,這已成為習慣;顯然,他已逐漸地遠離概念,而切入真實的大門;

2、覺知力使禪修者不再像以前一樣臆測事物,每一項事物都需要親自觀察檢驗一番。他檢驗一切事物,覺知一切事物的本質,他已經養成了這種心理習性;

3、必須在經驗的層次上親自檢視身心,這是禪修者的標準。他不再依照聽聞,而是把聽聞也納入了覺知的範圍;此時,沒有一個事物不在察覺力的範圍之內。覺知力自動地搜索事物,檢視事物,這是一位純熟禪修者的品質。一切必須從經驗的層面上去覺察而理解,這種能力的形成,將開啟探索身心真相的大門。凡是由心臆造的事物,都會被禪修者拋在一邊;

4、禪修者清晰地了知到,佛陀正覺的道路也是如此,不會再有別的了。佛陀親自覺知事物,親自感知事物,藉著這種清晰地覺知與穩定的正念正知,佛陀終於體悟到身心的本質:無常、苦、無我。這是佛陀透過覺知發現的真理,希望止息內心痛苦的禪修者必須要步上這樣的道路。

 

如是   2007-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