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住在無常之相中

安住在無常之相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658010100df9a.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

安住在無常之相中

修行不是追求更多的平靜,或者從平靜中獲得更多的快樂。平靜無法企求,身心的平靜與不平靜是不斷轉換的,修行就是體會平靜的流動與轉換,進而明白平靜無法企求——它們只是自然的法則。如果你細心地觀照各種心態,你會發現,剛平靜下來,立刻變成不平靜。反覆地體會平靜等諸多心態的變遷,修行者最終將會明白,身心的平靜很容易被打破,不能把平靜的心態做為修行的目標。

如果不再企求平靜,這會讓修行進一步深化。如果修行者的觀察很有功夫,將體驗到佛所說的「諸行無常」的自然現象。平靜是一種心理狀態,它是無常變遷的,修行者無法保留它的存在。

當不平靜出現時,安住在那裡,不要企求平靜。當生氣出現時,觀照它,不要企求不生氣;當貪著出現時,不要企求不貪,只要觀察就可以了。當二元對立的一面出現時,不再企求另一面,這會讓修行漸入佳境。佛陀在談到觀心時是這樣說的:「當心有貪愛時,清楚了知心有貪愛,當心沒有貪愛時,清楚了知心沒有貪愛。當心有嗔恨時,清楚了知心有嗔恨,當心沒有嗔恨時,清楚了知心沒有嗔恨。當心有愚癡時,清楚了知心有愚癡,當心沒有愚癡時,清楚了知心沒有愚癡......當心廣大時,清楚了知心廣大,當心不廣大時,清楚了知心不廣大。當心專注時,清楚了知心專注,當心不專注時,清楚了知心不專注。當心解脫時,清楚了知心解脫,當心未解脫時,清楚了知心未解脫。」(見《大念住經》)

很清楚,當貪著出現時,佛陀只是強調觀察它,並沒有讓修行者立刻消除它。佛陀教導的方法是超越的方法,完全徹底地超越貪嗔癡等,而非只是在表面上排斥或反感那些心法。

在修行中,如果不斷地企求平靜,平靜會不斷地消失。你再次地把平靜找回來,然後它又消失,修行者在一開始基本上都是這樣修行的。從這種體驗中,有些修行者也許會認識到,修行與生活總不能在這種不斷建立,不斷流失的情況下進行。你試著強迫自己平靜,有時平靜會出現,有時卻不能。我們決不能再把平靜視為修行的目標。

平靜是心法,是無常變遷的事物,它隨時會來,也隨時會消失。如果修行者把人生目標或禪修的目標確定為只要平靜,這個目標就建立在絕對不穩定的基礎上。不論如何努力,修行者終將無法達到目標。這正如佛陀所教導的,無常變遷的事物是靠不住的,必須超越它。

如何才能具有純粹的心理?完全純粹的心理來自於不再反抗,不再無間斷地追尋,這是安住在當下的方法。不論當下展現的是什麼,只要接受即可。如此修行者將體會到心念與情緒的無比紛亂的狀態,如果那種紛亂之流出現,那就安住在紛亂之流中。

安住在任何一種情形下,可以導致純粹心理的產生。如果修行者反抗感受,反抗情緒,會感受到痛苦與難過的滋味。感受與情緒是自然法則,日夜不停地流動著,這就像河水,如果你讓它流動,它會自然而適展,如果你想阻攔這條大河的流動,就會遭遇阻力。心理障礙也是這樣生成的,如果讓思想情緒流動,它會自然而舒暢,如果阻礙它,就會形成煩惱痛苦。

以隨順的方式讓心理順勢流動,這就是說,讓它自己流動,不要干涉,不要試圖阻礙心理這條河流。心理必須流動,這是其本性——修行者正是要認識這個本性——有為法界的本質特徵。

心理與情緒變幻無常,當任何一個情緒出現時,你只要知道就行;當它消失時,你也只要知道就行。這知道生起與消失的過程,就可以讓修行者最終明白,所有的事物都是無常的。如果修行者明白了無常之理,他的思路就會逐漸清晰,煩惱糾結的情形就會逐漸改觀。一切的事物(包括我們的身心)都在不間斷地流失,這是一條法則,如此你將看到有為法界的真相——無常。

受過現代教育的人都知道,抗拒規律的結果是於事無補,只能多吃一些苦頭。觀察內心的思念、情緒和感受,最後確認它們的本質——生起之物必然消失,物質的事物和心理現象都是如此,無一例外。這是規律,無法抗拒,也無法改變,這會讓人的心完全超脫出來。如果修行者看到了身心無常的法則,就能放開情緒,放開思想,讓它們自己展現了。放開就輕鬆了,但放開的前提條件是看到它們是無法執著,無從執著的。它們是自然法則,而不是可以任由自己的慾望。嘗試一下,讓自己這樣看問題,這樣修行:壓力感生起了,看著它;令人不悅的心念生起了,看著它。讓壓力感和不悅的心念存在並確認它們。小心翼翼,不要抗拒,只是了知它們——保持知道。這需要細心,如果你不再抗拒,你會發現心的緊縮開始消解。

如果修行的功夫深厚,你會體會到情緒存在,而你並不難過;壓力感存在,而你並不沉重;不悅的心理存在,而你卻感到安詳,矛盾的事物在這時完全調和了。以前,它們的存在是衝突與矛盾的;現在,事情出現轉機。如果你曾體驗這種不可思議的情形,你將永遠不再排斥情緒、念頭、甚至於貪、嗔、癡都可以讓它們存在。在這個層面上,它們的猙獰面孔完全變為詳和。

這是禪修的深度境界,你已經窺見了禪修帶來的不可思議。讓念頭自己流動,讓情緒完全展開,不再干擾它,不再限制它,讓痛苦與快樂隨時光臨,我們歡迎這一切的到來!

任何外在的事物都不是煩惱的根源,如此你將體會到佛陀所說的「苦集」——苦的原因——渴愛。痛苦的因緣是渴愛與排斥,如果不排斥它們,這些事物不會帶來痛苦。你可以嘗試讓心不悅,讓你自己生氣,但這不會帶來煩惱與痛苦。

現在,煩惱的表面似乎存在,但它卻不再干擾修行者。它們的來與去,並不會與你有關——你體會到了真正的解脫。你終於明白,問題不在念頭、情緒、心境,而在我們以怎樣的態度去看待它們——這是需要了知到所有事物都是無常的本質以後才能生起的心態。

如果能夠理解並體驗這種自在的流動,你的禪修終將深入。身體在變化,心理在流動,但不再帶來擾動,內在的心是完全平靜的,穩固的,不可擾動的。無須為它下一個定義,禪修者能感覺到它的平靜。這就像大海,水面的波濤依舊湧動,但大海的深處是絕對平靜的。修行者不僅在靜坐時有寧靜,在行走和各項活動中也是一樣。

這就是禪修,它的原理是,如果能夠透徹了知身心的無常法則,修行者就不會執著五蘊。平靜與不平靜、貪與不貪,嗔憤與平和,它們都是二元對立的現象;修行者完全地超越在二元對立之上,他在俯瞰貪與不貪、嗔與無嗔等現象——唯有了知身心實相,才能生起如此超然的心態。

所有的現象界(有為法界)有著共同的本質,它們確實如佛陀所說,是「無常」之相。當修行者通過千辛萬苦地修習,認知到這一實相,他就離開了那非常局限的生存空間——無常的五蘊身心,而沒有邊際的「無限」將降臨。沒有人會拒絕無際的空間與無限的時間,那是絕對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