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感、解脫感與清晰感:
自由感、解脫感與清晰感全部都是來自於那個感覺像與每分每秒的整個身體思想情感的綜合體的習性活動抽離/解脫了(相對於"黏著/無意識/盲目認同")的"意識/正念/觀照/覺性"。
一般(微弱)意識狀態下,由於缺乏對內在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活動清晰全面的每分每秒的留意/觀照,微弱的意識與每分每秒的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活動黏在一起/無意識/盲目認同-「我」在想、「我」在走、「我」感到...,這個"黏在一起/無意識/盲目認同/自我/我執"就是一切痛苦迷失執著的根源。
它使人每分每秒都困於無盡的(特別是負面的)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活動中而自己盲目不知/迷失了自己,被每分每秒的不同的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活動操控/支配/牽著走,妨礙著自身(整個身體思想情感的綜合體)本來的最自然最和諧最充實最有意義的每分每秒的流動。(有關負面習性的更多描述請參閱文章下一部份-終極問題)
在提升的意識狀態下,那個感覺像抽離了/解脫了的"意識/觀照/覺性"能於每分每秒每個當下清清楚楚的看/觀照到整個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活動,並因而產生一種距離感,打破了原先的與自己的整個身體思想情感的綜合體的黏著/盲目認同,每分每秒的所有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活動變成好像外在的事物般清澈通透的呈現著:相對於微弱的意識狀態下「我」在想、「我」在走、「我」感到... 提升的意識狀態下「我」的感覺會消失,變成是身體在活動著、思想在運作著、情感在流動著,以及 一個強大得好像變成一個獨立存在的超然的意識/觀照/覺性在一切之外靜靜的觀照著這三者全部的運作-每分每秒的自由感、解脫感與清晰感。
來自這種每分每秒的超然的觀照所帶來的對自己整個身體思想情感的綜合體的距離感(黏著/盲目認同的徹底解除後的狀態),無論是身體/思想/情感的任何(特別是負面的)狀況都不會再帶來嚴重的困擾/打擊,一切在發生的就只是那在發生的,你在它們全部之外靜靜的觀照著:恐懼就只是恐懼、憤怒就只是憤怒、悲傷就只是悲傷、煩惱就只是煩惱、信念就只是信念、想法就只是想法、身份就只是身份、身體就只是身體-不再是「我」在煩惱、「我」肌肉酸痛、「我」很悲傷等等-它們全部都好像變成外在的事物般,全部都被靜靜的超然的觀照著,全部都好像碰觸不了你(那抽離了/解脫了的意識/觀照/覺性)。
這個強大得好像變成一個獨立存在的意識/觀照/覺性會成為主宰,每分每秒都在超然的觀照著一切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活動,不再被每分每秒的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活動所盲目支配/操控:每一個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活動在生起的一瞬間以至整個運作過程及其消逝都能夠在每分每秒每個當下清晰的意識/觀照/覺察到(而不是事後用思想反省),永遠不會深陷其中/捲入/黏著/盲目認同,不再輕易被不同的身體(如崩緊肌肉/不良姿勢/負面行為)、思想(如主觀偏見/消極思維/胡思亂想)、情感(如憤怒/麻木/執著/逃避)的習性活動牽著走而自己盲目不知/盲目認同,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永永遠遠不會再迷失自己(意識/觀照/覺性),並因此能從所有的(特別是帶來痛苦迷失執著等負面狀態的)習性的困縛/支配中解脫出來。
再次重覆另一位近代成道大師 奧修的表達方式:「觀照的奇跡在於當你觀照身體時,你的觀照者會變得強大;當你觀照思想時,你的觀照者會繼續強大;當你觀照感覺時,觀照者會變得更大,當你觀照你的心境時, 觀照者會強大到能夠留住它自己-觀照它自己,就如黑夜裡的一處蠟燭,不僅點亮了周圍的一切,亦點燃了它自己。」「一旦你能觀照這三者,身體、思緒、感覺會結合成為一體。當合而為一的現象發生時,它們相互間的運作可謂完美無缺,你可以感覺得到三者合奏的樂章-它們已變成一個交響樂團-接著第四步會發生。第四步是你無法做的,它自行發生,那是來自整體的一個禮物,賜給已經完成前面三步的人的獎賞。 第四步是使一個人悟道的最終覺知,就是覺知到自己的意識-那就是第四步,你成佛、你已經覺醒了,唯有在那樣的覺醒中,你才知道狂喜的滋味。」(請參閱網頁中的奧修部份的靜心觀照4)
就如同在修習太極拳的過程中(更詳細的描述請參閱之後的文章 - 覺性太極)要仔細留意/意識到全身各部份的崩緊肌肉的狀況從而放鬆下來,當達至接近能意走全身的境地時,即每分每秒都能在每一個活動中同時保持留意/觀照全身上下各部份(用太極的術語即是能持續保持頂頭懸、沉肩墜肘、涵胸拔背、鬆腰垂臀、上虛下實等等於日常生活中每分每秒每個當下),意識就能從與身體的習性活動(如不必要的崩緊肌肉/不良姿勢動作/各種負面行為)的黏著/無意識/盲目認同中解脫出來,不再受到負面的身體習性活動的困縛/操控。
將同樣的對內意識由身體層面擴展至心理層面(每個當下都能同時觀照到所有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活動)就能邁向這種提升的意識狀態 - 形成一個強大得好像變成獨立存在的意識/觀照/覺性,將每分每秒的與整個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活動的黏著/無意識/盲目認同(自我/我執)徹底解除,因而能夠從每分每秒的一切的(特別是帶來痛苦迷失恐懼憤怒麻木沉溺執著等負面狀態的)習性的困縛中解脫出來,並能將之 轉化成按照各人獨特的身體思想情感的綜合體本來的最自然最和諧最充實最有意義的每分每秒的流動,改變會自然發生,來自每分每秒的對自己的全面觀照與了解。
再次重複佛陀的表達方式:「比丘們!只有一條道路可以使眾生清淨、克服愁歎、滅除苦憂、實踐真理、體證涅盤,這條道路就是四念住。」 「比丘就身體觀察身體、就感受觀察感受、就心觀察心、就諸法觀察諸法,精勤、覺知、時時徹知無常,去除對身心世界的貪嗔。」「於是他清楚覺知: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覺照的境界,超越執著,不再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請參閱網頁中的佛陀部份的四念住(白話)) (更多節錄請參閱本篇文章第一部份(主頁)-大師們的一些簡短節錄)
重點是這種意識狀態能夠持續在生命裡每個日常生活體驗中,持續在全天候每分每秒每個當下,無論是在看電視、洗澡、交談、無聊躺著、發白日夢、上網、各種運動、坐車、上廁所、擁抱、看笑片、笨猪跳!、以至筆者在輸入剛剛這些文字時,一切身體思想情感的活動在每分每秒每個當下都在同時的被這個強大的超然的 意識/觀照/覺性靜靜的看/觀照著。
這是終極的了,是一種對筆者來說全面滿足徹底滿意的真正改變生命的東西,因為它從根本上完全超越一個人的所有層面,不是從表面身體/思想/情感的層面著手著手,不是理論哲理信仰信念,不是治標不治本的手段,嚴格來說甚至根本不是去解決問題,根本沒有要求作出任何的"改變",不是理論上而是真正經驗上的每分每秒每個當下的"超越"。
它直達人類一切痛苦迷失的根源-對自身的無意識/微弱的意識與每分每秒的身體思想情的習性活動黏在一起/盲目認同而迷失了自己,迷失於/困於無盡的每分每秒的(特別是負面的)習性活動中。這個方法 不要求作任何改變,而是單純的將意識/觀照/覺性帶到所有的每分每秒的習性活動中,要去能夠徹底清楚全面的同時留意/觀照/覺察到自己的所有層面、包括身體思想情感的整個綜合體的所有習性活動/反應,並且是在全天候每分每秒的情況下。
再次重覆另一位近代成道大師 克裡希那穆提的表達方式:「我們應該努力尋找究竟有沒有可能“看”?完整地看,而不是只用視覺、知識、感情看。究竟有沒有可能毫無扭曲地、密切地“觀察”?探討這個問題或許是值得的。究竟何謂“看”? 我們能不能毫無扭曲地,純粹只是“看”的看自己,看自己的基本事實:貪婪、嫉妒、焦慮、恐懼、偽善、欺騙、野心?」「靜心需要不斷的關注,不斷的覺察自己的每一句話、每一意念、每一絲情感。這些都在揭露我們表面的或隱藏的存在狀況。」「 自由是我們對日常生活的無選擇覺知中找到的。」「我們應該隨時觀察自己。審視我們自己,我們的貪婪、羨慕、辛酸、 玩世不恭、信仰等,觀察他們。如果我們想改變它們,我們就沒辦法看到它們了。 真正的看需要精力,以及活躍的隨時隨地的觀察。」「如果你學著觀察自己,觀察自己走路的姿態、吃東西的方式、談話的內容、如何閒聊、憎恨、嫉妒等,如果你能覺察這所有的一切,而不加揀擇,那就是冥想了。因此,當你搭公車時、在陽光照射的樹陰下散步時,聽鳥兒歌唱,或注視著你的妻兒的臉龐時,你都可以進行冥想。」(請參閱網頁中的克裡希那穆提部份)
當意識/觀照/覺性透過持續不斷的鍛練變得強大,強大至解除所有與每分每秒的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活動的黏著/盲目認同,強大至好像變成一個獨立的存在,強大至能於每分每秒任何情況下保持超然不受身體思想情感的所有習性的困縛/支配/操控,然後就會後發現相對的每分每秒的所有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活動的力量變得弱小:身體在活動著、思想在運作著、情感在流動著、三者不停的在交叉影響著、而你,在背後永恆的靜靜的觀照著,帶著全然的自由,完全超然於三者之外,每分每秒每個當下,一切都看/觀照得清清楚楚。
這個強大得好像變成獨立存在的意識/觀照/覺性本身就是心靈的絕對自由,就是每分每秒的自由感、解脫感與清晰感,就能夠將每分每秒從原本的被大量的特別是負面的習性困縛著妨礙著的狀態轉化成按照各人本身(身體思想情感的綜合體)最自然最和諧最充實最有意義的流動。
改變會慢慢的自然發生,一切都好像是自動的、自發性的、發生在每分每秒每個當下的,全部身體思想情感的一切習性活動都在這個強大的超然的意識/觀照/覺性下慢慢的自動的調校著修正著,大量不必要及負面的習性都會像失去力量般自然消失,並且會自然轉化成按照各人獨特的身體思想情感的綜合體本身最自然最和諧最充實最有意義的方式活在每分每秒每個當下中(會終於在經驗上而不是思想理論上徹底明白活在當下的真正意思),以及找出我是誰、活著為了什麼、生命的意義等等生命中至關重要的問題的答案-並且同時保持著每分每秒的全面觀照、每分每秒的不執著、每分每秒的自由感、解脫感與清晰感。
再次重覆另一位近代成道大師 葛吉夫的表達方式:「第三種意識狀態是記得自己、自我意識或自我存在的意識。我們通常認為自己具有這種意識狀態,或是我們想要時就可以擁有,但是我們的科學及哲學忽略了這個事實:我們並沒有這種意識狀態,也不可能只憑著渴望或決心就能產生。」「觀察自己使人覺悟到改變自己的必要性,而在觀察自己時,一個人注意到自我觀察本身就帶來一些內部運作的改變。他開始瞭解到觀察自己是改變自己的工具之一,是一個清醒的方法, 藉由觀察自己,他好像灑了一束光線在本來於黑暗中工作的內部運作過程。在這束光線影響下,過程本身開始改變。」「當一個人領悟到不只要研究自己和觀察自己,更需要懷著改變自己的目標來工作自己,那麽他研究自己的性質必然會改變。到目前為止他已經研究了中心工作的細節,努力當一個不偏不倚的目擊者,只記錄這些現象。他已經研究過這部機器的運作,現在 他必須開始看到自己,也就是說,不是看到各個細節,也不是小螺絲釘的運作而已,而是看到一個整體-- 他整個自己,就如別人眼中的他一樣。」「必須包含一個人在某個時刻所能看到的一切,例如情緒、心情、想法、感覺、姿勢、動作、音調、臉部表情等。」(請參閱網頁中的葛吉夫部份)
就好像看到危險比如路陷會自動遠離,聞到臭味會自動避開,有人向你投擲東西會自動閃避,看到無聊的電影會離開,聽到無意義的爭論會遠離,看到漂亮的風景會逗留欣賞,聽到動人的音樂會重覆再聽,吃到好味的食物會細細品嚐,同樣的,那個強大的觀照能令人看到內在(對於提升了意識狀態的情況下就會變成像外在)的身體思想情感的每一個細節,由原本的習性牽著走/控制著(微弱的意識與其黏著/盲目認同,沒有清晰全面的觀照/留意到),現在就像上述的例子般,來自這個 強大的超然的意識/觀照/覺性把內在每分每秒的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活動如同外在環境般看/觀照得清清楚楚:
看到帶來痛苦迷失麻木沉溺執著等的整個習性運作過程就會遠離避開破除,看到帶來快樂幸福熱情溫暖等的運作過程就會逗留欣賞重覆-並且同時保持著每分每秒的全面觀照,每分每秒的不執著-因為清晰的每分每秒的看/觀照著並了解著沉溺執著等會帶來痛苦的種子-更進一步的可能:就算是沉溺執著(某些情況也可能有其價值/需要),也是在超然的全面觀照下有意識的進行,而不是習性的發生而導致迷失/困於其中。簡而言之,每分每秒的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活動會在這個全面觀照下慢慢的自然的轉化成按照各人獨特的身體思想情感的綜合體本身最自然最和諧最充實最有意義的流動,並且會慢慢的自然的找出我是誰、活著為了什麼、生命的意義等等生命中至關重要的問題的答案。
請參閱下一部份- 終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