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日常生活應用例子
日常生活應用例子:
例如當下在看著這些文字時,一般人的意識都集中在這些文字上,這一刻的身體-如坐姿/動作/肩頸肌肉的感覺、思想-對這些文字的判斷/思維模式、情感-平靜/無聊/迷失等等,這三者全部的綜合體的感覺反應如果沒有清晰的每分每秒都留意/觀照到的話,這個沒有留意/觀照到自己的整體狀況(只是留意著外在的這些文字)就是微弱的意識狀態/弱的覺性/觀照。微弱的意識與整個身體思想情感的綜合體的習性活動黏在一起/盲目認同/困於習性中,身體思想情感的大量習性在主宰著這一刻的行為,卻由於缺乏全面的觀照而以為是「我」在主宰著。
當下與身體的習性的黏著/盲目認同:事實上整個身體的姿勢/肌肉/動作幾乎都是習性的運作,如可能在搖腳、肩膀的肌肉在崩緊著、五官表情同樣在崩緊著、注視著電腦導致頭頸部位前傾及種種不良姿勢的習性。
當下與思想的習性的黏著/盲目認同:這個是比較細微的,簡單來說這一刻在運作著的整個主觀思維模式及妄念其實很大程度上本身就是一個習性的運作(制約及偏見的習性),來自各人不同的成長環境中所接觸的一切。
當下與情感反應的習性的黏著/盲目認同:如抗拒/蔑視/無聊/麻木/迷失等等。
當意識只是放在外在的事物如當下這些文字上,對內在(上述的身體思想情感的整個綜合體的全部運作/感覺)的微弱意識(一般人的意識狀態)的結果是與整個綜合體的習性活動的黏著/盲目認同:感覺是"我在閱讀著",結果就是困於這些全部的(特別是帶來負面影響的)習性中,習性在主宰/支配著。
一般人的意識通常集中留意外界,對自己的身體思想情感的運作的了解停留在"隱約知道"(微弱的意識狀態)的層面上,這意味著大部份身體思想情感的綜合體的運作都盲目的交由習性去處理,並與其黏著/盲目認同,認為是「我」在主宰著。問題是習性本身,特別是負面或中性的,都在不斷的帶來各種痛苦迷失麻木沉溺執著等等,在妨礙著整個綜合體本身每分每秒每個當下的最自然最和諧最充實最有意義的流動/運作,妨礙著人們找出所有生命中至關重要的問題的答案:我是誰、生命的意義、活著為了什麼等等。
在提升至一定程度的意識狀態/觀照能力下,上述所描述的身體思想情感的綜合體的全部習性運作過程及其生滅在每分每秒每個當下都能夠看/觀照得清清楚楚,對整個綜合體的習性活動的黏著/盲目認同會被打破,感覺變成是"閱讀在發生著、思想在運作著、身體在坐著、頭部及眼球在隨著文字轉動著、情感在流動著等等,而你在這些全部運作之外,清晰地看/觀照著上述整個綜合體全部的流動",是一種每分每秒的全然的奇妙的自由感、解脫感與清晰感。
習性仍然存在著,但在這種意識狀態/觀照下,所有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活動變成像外在的事物般徹底清澈通透的呈現在每分每秒每個當下。這個把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的強大得好像變成一個獨立存在的意識/觀照/覺性本身就是從習性中解脫出來,不再與其黏著/盲目認同,不再被其牽著走,然後會自然的慢慢的調較著修正著,按照各人獨特的身體思想情感的綜合體本身最自然最和諧最充實最有意義的方式,不同的可能性會出現,會重新組合整個身體思想情感的活動,可能是身體(例如肩頸/面部表情等)放鬆下來、思想(由於習性的批評偏見判斷等被清晰的觀照著並覺察著其主觀性局限性)變得客觀、播放一些輕音樂/搖滾樂等令情感的流動變得更輕鬆/舒暢/精神等等及其他種種不同的可能性-並且同時保持著每分每秒的全面觀照,每分每秒的自由感、解脫感與清晰感。
葛吉夫:「第三種意識狀態是記得自己、自我意識或自我存在的意識。我們通常認為自己具有這種意識狀態,或是我們想要時就可以擁有,但是我們的科學及哲學忽略了這個事實:我們並沒有這種意識狀態,也不可能只憑著渴望或決心就能產生。」「觀察自己使人覺悟到改變自己的必要性,而在觀察自己時,一個人注意到自我觀察本身就帶來一些內部運作的改變。他開始瞭解到觀察自己是改變自己的工具之一,是一個清醒的方法, 藉由觀察自己,他好像灑了一束光線在本來於黑暗中工作的內部運作過程。在這束光線影響下,過程本身開始改變。」「當一個人領悟到不只要研究自己和觀察自己,更需要懷著改變自己的目標來工作自己,那麽他研究自己的性質必然會改變。到目前為止他已經研究了中心工作的細節,努力當一個不偏不倚的目擊者,只記錄這些現象。他已經研究過這部機器的運作,現在 他必須開始看到自己,也就是說,不是看到各個細節,也不是小螺絲釘的運作而已,而是看到一個整體 - 他整個自己,就如別人眼中的他一樣。」「必須包含一個人在某個時刻所能看到的一切,例如 情緒、心情、想法、感覺、姿勢、動作、音調、臉部表情等。」(請參閱網頁中的葛吉夫部份)
憤怒
又例如當被激怒時,一般(微弱)意識狀態下各種習性反應就會紛紛出現:一切的激烈的整個身體(由頭到腳)表情動作、習性反應的思想與說話模式、憤怒的情緒反應生起的一瞬間以至其流動及充斥全身,微弱的意識(欠缺對上述全部反應每分每秒的清晰的留意/觀照)由於與整個綜合體的習性活動黏著/盲目認同,結果是困於這些全部的習性反應中,被其支配/主宰,深陷其中而不自知,迷失了自己。
提升了的意識狀態的情況是,每分每秒每個當下,那個強大的超然的意識/觀照/覺性把上述的整個身體思想情感的綜合體的所有習性反應由憤怒出現之前到出現的一剎那至其整個運作過程及其消逝全部看/觀照得清清楚楚,與所有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活動的黏著/盲目認同被打破,與整個憤怒的綜合體產生了一種距離感,不再被習性牽著走,從中解脫出來,永遠不會再迷失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處於提升至一定程度的意識狀態下,整個感覺就會由"我很憤怒"(處於一般意識狀態中/困於習性中/憤怒的能量在主宰/操控著)變成"看/觀照著上述描述的整個憤怒的身體思想情感的綜合體的所有反應在流動著"(意識/觀照/覺性在主宰/操控著憤怒),每個細節(視乎意識狀態提升的程度)的身體思想情緒的反應都觀察得清清楚楚,這個把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的強大得好像變成一個獨立存在的意識/觀照/覺性本身就是從習性中解脫出來,不再與其黏著/盲目認同,不再被憤怒的全部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牽著走,就會帶來不同的可能性,會重新組合整個身體思想情感的活動,按照各人獨特的身體思想情感的綜合體的最自然最和諧最充實最有意義的方式去處理。
因應當時的環境的需要,可能會中止身體及說話的流動(仍然看著思想與情緒在流動著),可能會順應習性繼續爆發出來(憤怒的反應在某些場合下可能有其價值需要,不一定是壞事,重點是在全然的觀照下(主宰),而不是習性的發生(被支配)),可能是有意識的去運用這股憤怒的能量去改變自己使自己變強,可能會在內在研究著探討著這刻的情緒流動的每一個細節(因為是練習/加強觀照的好時機),可能是憤怒的能量大大減弱(來自於這種意識狀態所帶來的對一切不再執著)或者其他種種不同的可能性-並且同時保持著每分每秒的全面觀照,每分每秒的自由感、解脫感與清晰感。
總之,不是在被習性控制/支配著(與其黏著/認同/困於/迷失其中),也不是刻意的用意志控制著,是一種全然超越解脫的狀態,每分每秒的整個身體思想情感的綜合體的流動都在被靜靜的意識/觀照著,然後,一切都會自動的調校著修正著,按照各人獨特的身體思想情感的綜合體的最自然最和諧最充實最有意義的方式去處理。
克裡希那穆提:「我們應該努力尋找究竟有沒有可能“看”?完整地看,而不是只用視覺、知識、感情看。究竟有沒有可能毫無扭曲地、密切地“觀察”?探討這個問題或許是值得的。究竟何謂“看”? 我們能不能毫無扭曲地,純粹只是“看”的看自己,看自己的基本事實:貪婪、嫉妒、焦慮、恐懼、偽善、欺騙、野心?」「靜心需要不斷的關注,不斷的覺察自己的每一句話、每一意念、每一絲情感。這些都在揭露我們表面的或隱藏的存在狀況。」「 自由是我們對日常生活的無選擇覺知中找到的。」「我們應該隨時觀察自己。審視我們自己,我們的貪婪、羨慕、辛酸、 玩世不恭、信仰等,觀察他們。如果我們想改變它們,我們就沒辦法看到它們了。 真正的看需要精力,以及活躍的隨時隨地的觀察。」「如果你學著觀察自己,觀察自己走路的姿態、吃東西的方式、談話的內容、如何閒聊、憎恨、嫉妒等,如果你能覺察這所有的一切,而不加揀擇,那就是冥想了。因此,當你搭公車時、在陽光照射的樹陰下散步時,聽鳥兒歌唱,或注視著你的妻兒的臉龐時,你都可以進行冥想。」(請參閱網頁中的克裡希那穆提部份)
妄念
又例如當在胡思亂想(妄念)時,一般意識狀態下,微弱的意識(欠缺對整個身體思想情感活動的每分每秒的清晰的留意/觀照)與身體思想情感的活動黏在一起/盲目認同,往往會輕易被妄念的習性帶著走,帶到不同的過去/未來/回憶/幻想等等,很多生命中的寶貴時光都浪費在這些妄念的習性中。
當意識狀態/觀照能力提升至某個程度,妄念出現之前以至出現的一瞬間與其流逝,連同當下的整個身體姿勢動作感官以至情感的每一絲細節的流動(平靜/無聊/悲喜/恐懼/麻木等等)全部都看/觀照得清清楚楚,這個把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的強大得好像變成一個獨立存在的意識/觀照/覺性本身就能從妄念的習性中解脫出來,不再與其黏著/盲目認同,不再被妄念的全部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牽著走,不同的可能性就會出現,會重新組合整個身體思想情感的活動,按照各人的綜合體本身最自然最和諧最充實最有意義的方式自動出現,可能會去聽音樂/看書/享受當下的寧靜,可能是繼續那個妄念(可能因為很有意思/靈感/創意),可能是轉化為與目標相關的思考(來自提升的意識狀態使自己清晰了解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等等-並且同時保持著每分每秒的全面觀照,每分每秒的自由感、解脫感與清晰感。
值得注意的是必須同時觀照整個自己包括身體思想情感所有層面,若只是觀照思想/妄念本身並不能完全從妄念中解脫出來,仍然會被妄念帶著走,因為只是稍微成長的意識仍然與身體情感層面的習性活動黏在一起,意識/觀照/覺性並未強大至能夠每分每秒每個當下都能清晰的看/觀照著整個身體思想情感的綜合體的所有活動,仍未強大至能夠從所有身體思想情感的活動的黏著中解脫出來-只有這個級數的意識/觀照/覺性能夠免於妄念的支配/操控並將其轉化成按照各人的綜合體本身最自然最和諧最充實最有意義的流動。
隆波田:「有好的覺性,自然就會看清我們的念頭。覺性如貓,妄念如老鼠。從來,我們的妄念很多,如同大老鼠,我們未培養觀察自己的動作,因而覺性很弱,如同小貓。而貓的本性是從來不怕老鼠。同樣,覺性從來不怕妄念。小貓看到大老鼠就去抓,但會被大老鼠拉著跑。同樣,弱的覺性知道有妄念,但會被妄念拉著跑。因此,有些事我們心裡不想去想,但卻不由自主的一再去想。因為貓太小了。所以,我們要一直餵這隻小貓—什麼是食物呢?就是要覺知自己肢體的動作。因此, 想要有強的覺性,就要不斷地餵貓,持續地覺知自己肢體的動作。當貓大了,不用教牠去捉老鼠,貓的天性自然就會去捉老鼠。同樣,覺性一大,就可看清念頭,妄念自然就沒有了,就像大貓捉到大老鼠,老鼠就完了。」「我所說的方法,不是杜撰,在 《念住經》中佛陀已有開示。經上雖提到,這還不夠, 大家要實際練習,使「正念」提昇到「大正念」。使「覺性」提昇到「大覺性」,或全面的覺悟。而後讓大覺性去做它自己的工作—去滅除痛苦。如果只是一般的覺性,仍然有痛苦,因此,要不斷培養成大覺性,此時就沒有任何痛苦了。」(請參閱網頁中的佛禪內觀部份)
執著、沉溺
一般意識狀態下,微弱的意識(欠缺對整個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活動的每分每秒的清晰全面的留意/觀照)與整個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活動黏在一起/盲目認同,這是一切問題一切痛苦的根源,尤其是執著。黏著/無意識造成了盲目認同,這個盲目認同本身其實就是執著的根源,執著於身體(如生老病死)思想(如我是老師/佛教徒/中國人)情感(如我很悲傷/麻木/恐懼)。
提升了的意識狀態下,那個強大的超然的意識把每分每秒的所有與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活動都看/觀照得清清楚楚,所有與身體思想情感的黏著都被那個強大的超然的意識/觀照/覺性解除了,所有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活動的盲目認同及執著-整個「我/自我/我執」,都會徹底瓦解,執著反而變成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只剩下一個強大得好像變成獨立存在的意識/觀照/覺性,以及每分每秒的自由感、解脫感與清晰感。
同樣的,沉溺也是在一般意識狀態下微弱的意識與整個沉溺的身體思想情感的活動黏著/盲目認同,不能自拔,完全被沉溺的習性操控/支配/牽著走而迷失自己,忽視了生命中其他重要的層面。
提升的意識狀態下,那個強大的超然的意識/觀照將每分每秒的所有身體思想情感的活動都看/觀照得清清楚楚,一方面整個沉溺的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活動出現之前到生起的一瞬間到整個持續過程及其消逝都看/觀照得清清楚楚,整個沉溺的全部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活動的黏著/盲目認同都會被解除,不是刻意放棄那個執著/沉溺的事物(沉溺的本身不一定是壞事),而是保持超然(意識與身體思想情感活動的距離感)的情況下去進行那個沉溺的活動;並且另一方面藉著這個強大的超然的意識/觀照將生活中其他層面其他活動的身體思想情感的所有感覺的敏感度大大提升,不會輕易忽視生命中其他重要的層面,並且會找出我是誰、生命的意義、活著為了什麼等等的生命中至關重要的答案-並且同時保持著每分每秒的全面觀照,每分每秒的自由感、解脫感與清晰感。
然後不同的可能性會出現,會重新組合整個身體思想情感的活動,可能整個沉溺的活動會徹底消失,但也可能是反而加強,重點是不再盲目的習性的發生,而是在強大的超然的意識/觀照下,清晰的按照各人本身的我是誰、生命的意義、活著為了什麼等等的答案,以最自然最和諧最充實最有意義的身體思想情感的流動方式去運作,並同時保持著每分每秒的全面觀照、每分每秒的不執著、每分每秒的自由感、解脫感與清晰感,請不要介意再次重覆筆者最喜愛的一段節錄:
佛陀:「比丘們!只有一條道路可以使眾生清淨、克服愁歎、滅除苦憂、實踐真理、體證涅盤,這條道路就是四念住。」「 比丘就身體觀察身體、就感受觀察感受、就心觀察心、就諸法觀察諸法,精勤、覺知、時時徹知無常,去除對身心世界的貪嗔。」 「於是他清楚覺知: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覺照的境界,超越執著,不再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請參閱網頁中的佛陀部份的四念住(白話)) (更多節錄請參閱本篇文章第一部份-大師們的一些簡短節錄)
爭論、偏見
當與人爭論時,一般意識狀態下由於微弱的意識(欠缺對整個身體思想情感活動的每分每秒的清晰的留意/觀照)與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活動黏在一起,很容易會與思想的習性(主觀/偏見)產生盲目認同/執著,人們通常很可能會堅持己見,嚴重者吵得面紅耳熱,不歡而散,更激烈的可能粗言穢語,相互打架,卻不知道整個過程幾乎完全是習性的流動。
思想的習性除了不斷生起的妄念之外,整個思維模式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是一個習性,來自於整個成長過程中所接觸的一切事物而形成的一套主觀看法,包括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知識學歷、接觸不同的人、不同的工作環境、人生經驗、看過的書籍電影、旅遊等等,這些全部都會成為個人主觀/偏見的習性的來源。
同樣的,問題並不是那些主觀想法,而是在一般微弱的意識狀態下意識與思想的習性活動黏在一起,導致不能在每分每秒每個當下察覺/觀照到整個思想習性(主觀/偏見)的生起及運作,產生了盲目認同/執著/我執,一般意識狀態下的爭論很大程度上只不過是彼此不同的思想習性所產生的沖突。當接觸到與自己主觀想法產生沖突的情況時,其他習性很容易會紛紛出現,例如堅持己見,不能客觀聆聽。
在提升的意識狀態下,無論是想法的生起之前以至想法生起的一瞬間至整個主觀/偏見思想習性的流動,連同整個身體由頭到腳的所有姿勢動作感官感覺如敵視、面紅耳熱、手舞足蹈、面部表情等,連同不同的情感流動如抗拒、蔑視、討厭、被傷害、被侮辱等等,整個身體思想情感的綜合體的所有反應在同一時間每分每秒每個當下都被那個強大的超然的意識看/觀照得清清楚楚,那個黏著/盲目認同被徹底解除。
這個把一切都看/觀照得清清楚楚的強大得好像變成一個獨立存在的意識/觀照/覺性本身就是從習性中解脫出來,不再被主觀/偏見的全部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牽著走。同樣的,不同的可能性就會出現,會重新組合整個身體思想情感的活動,按照各自獨特的綜合體本身最自然最和諧最充實最有意義的方式出現,可能是繼續激烈的辨論(堅持己見在某些場合下有其價值)、可能是會覺得沒有意思而抽離其中(感到根本沒有足夠的資訊去作判斷)、可能是不會習性的堅持己見而能夠靜心聆聽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因為清楚的當下看/觀照到自己的想法的主觀/局限性)、可能是學懂用其他方式去引導對方等等及其他種種不同的可能性-並且同時保持著每分每秒的全面觀照,每分每秒的自由感、解脫感與清晰感。
克裡希那穆提:「我們應該努力尋找究竟有沒有可能“看”?完整地看,而不是只用視覺、知識、感情看。究竟有沒有可能毫無扭曲地、密切地“觀察”?探討這個問題或許是值得的。究竟何謂“看”? 我們能不能毫無扭曲地,純粹只是“看”的看自己,看自己的基本事實:貪婪、嫉妒、焦慮、恐懼、偽善、欺騙、野心?」「靜心需要不斷的關注,不斷的覺察自己的每一句話、每一意念、每一絲情感。這些都在揭露我們表面的或隱藏的存在狀況。」「 自由是我們對日常生活的無選擇覺知中找到的。」「我們應該隨時觀察自己。審視我們自己,我們的貪婪、羨慕、辛酸、 玩世不恭、信仰等,觀察他們。如果我們想改變它們,我們就沒辦法看到它們了。 真正的看需要精力,以及活躍的隨時隨地的觀察。」「如果你學著觀察自己,觀察自己走路的姿態、吃東西的方式、談話的內容、如何閒聊、憎恨、嫉妒等,如果你能覺察這所有的一切,而不加揀擇,那就是冥想了。因此,當你搭公車時、在陽光照射的樹陰下散步時,聽鳥兒歌唱,或注視著你的妻兒的臉龐時,你都可以進行冥想。」(請參閱網頁中的克裡希那穆提部份) (請參閱網頁中的克裡希那穆提部份)
痛苦迷失
事實上,一般的意識狀態本身就是痛苦迷失的最深層的根源。一般意識狀態下由於微弱的意識(欠缺對整個身體思想情感活動的每分每秒的清晰的留意/觀照)與每分每秒的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活動黏在一起/盲目認同,迷失了自己(意識/觀照/覺性),困於每分每秒的(特別是負面的帶來痛苦迷失的)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活動中,這些習性活動在每分每秒的妨礙著整個身體思想情感的綜合體本身的最自然最和諧最充實最有意義的流動,在妨礙著找出我是誰、生命的意義、活著為了什麼等等的答案。
在日常生活中當遇到帶來痛苦迷失的狀況時,人往往很容易會深陷在痛苦迷失的情緒反應中而迷失了自己。一般意識狀態下(意識與習性黏著/困於習性中)的感覺是"我"感到很痛苦迷失,並深陷其中。負面思想的習性如鑽牛角尖/自憐自嘆/怨天尤人等等更會導致惡性循環,更負面的習性行為可能是借酒消愁/暴飲暴食/自殘身體等等,人們通常都很容易會被負面的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牽著走,迷失了自己。
在提升的意識狀態下,上述(深層的)痛苦迷失的根源徹底消失,但日常生活中如工作狀況等仍然有機會遇到產生(表層的)痛苦迷失的狀況。當痛苦迷失的感覺出現之前以及出現的一剎那及它的流動過程以至充斥全身所有活動反應,連同相應生起的一切思想習性及全部身體姿勢動作感官感覺以及行為習性,每分每秒每個當下,整個綜合體的所有習性反應全部都在被那個強大的超然的意識/觀照/覺性在每分每秒觀察著探討著了解著感受著,那個黏著/盲目認同被打破,所產生的距離感使自己保持不會被捲入/迷失於痛苦迷失的旋渦中。
提升至一定程度的意識狀態下整個感覺就會由「我很痛苦」變成:痛苦迷失的感覺在流動著、身體在憔悴著、思想在混亂著,而你在整體三者以外靜靜的觀照著。不是抗拒著,也不是壓抑著,只是默默的看著,這個把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的強大得好像變成一個獨立存在的意識/觀照本身就能從上述的負面習性中解脫出來,不再深陷其中迷失了自己,不再與其黏著/盲目認同,不再被痛苦迷失的全部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牽著走。
然後進一步,一方面會發現只要保持不被捲入到習性的旋渦中,那麼就能夠從上述的習性中解脫出來。一切的感覺包括痛苦迷失都會自然的慢慢的消失;另一方面藉著這個強大的超然的意識/觀照/覺性所帶來的大大提升的對每分每秒的身體思想情感的敏感度,會自然的驅使自己接觸更多生命中不同的層面,慢慢的自然的會找出整個身體思想情感的活動組合得最自然最和諧最充實最有意義的方式,找出我是誰、生命的意義、活著為了什麼等等的答案-一切都是來自於那個強大得好像變成獨立存在的每分每秒的意識/觀照/覺性。
同樣的,不同的可能性就會出現,會按照各人的綜合體的最自然最和諧最充實最有意義的方向流動,可能是靜靜的觀察探索著整個痛苦迷失的流動/根源(特別在初初修習觀照時是很好的練習機會)、可能是找人傾訴/看電影/睡覺等等調節一下心情、可能是積極的思考面對問題/上網尋找解決方法/去圖書館找資料、可能是在提升意識狀態的過程中明確了自己的人生意義而不再迷失或者種種其他的可能性-並且同時保持著每分每秒的全面觀照,每分每秒的自由感、解脫感與清晰感。
隆波田:「有好的覺性,自然就會看清我們的念頭。覺性如貓,妄念如老鼠。從來,我們的妄念很多,如同大老鼠,我們未培養觀察自己的動作,因而覺性很弱,如同小貓。而貓的本性是從來不怕老鼠。同樣,覺性從來不怕妄念。小貓看到大老鼠就去抓,但會被大老鼠拉著跑。同樣,弱的覺性知道有妄念,但會被妄念拉著跑。因此,有些事我們心裡不想去想,但卻不由自主的一再去想。因為貓太小了。所以,我們要一直餵這隻小貓—什麼是食物呢?就是要覺知自己肢體的動作。因此, 想要有強的覺性,就要不斷地餵貓,持續地覺知自己肢體的動作。當貓大了,不用教牠去捉老鼠,貓的天性自然就會去捉老鼠。同樣,覺性一大,就可看清念頭,妄念自然就沒有了,就像大貓捉到大老鼠,老鼠就完了。」「我所說的方法,不是杜撰,在 《念住經》中佛陀已有開示。經上雖提到,這還不夠, 大家要實際練習,使「正念」提昇到「大正念」。使「覺性」提昇到「大覺性」,或全面的覺悟。而後讓大覺性去做它自己的工作—去滅除痛苦。如果只是一般的覺性,仍然有痛苦,因此,要不斷培養成大覺性,此時就沒有任何痛苦了。」(請參閱網頁中的佛禪內觀部份)
麻木
麻木/無聊/行屍走肉/枯燥乏味/虛度光陰的習性對筆者來說感覺比上述的負面習性更為恐怖,因為光陰似箭,很多人由於微弱的意識(欠缺對整個身體思想情感活動的每分每秒的清晰的留意/觀照)與每分每秒的麻木習性黏在一起/盲目認同,沒有察覺到自己困於麻木的習性中(被麻木的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操控/支配)過一生卻不自知,甚為可惜。
負面的習性嚴重妨礙著整個身體思想情感的綜合體本來的最自然最和諧最充實最有意義的活在每分每秒每個當下中,更妨礙著人們找出所有生命中至關重要的問題的答案: 我是誰、生命的意義、活著為了什麼、一切痛苦及快樂的來源、我真正想/需要做的是什麼等等。
這些問題的答案有多重要?真心誠實的問問自己就知道了:最近一次做過很開心很充實很有意義的事是什麼?多久以前?發生的次數有多頻密?相反,最近一次感到很苦躁麻木是什麼時候?發生的次數有多頻密?最近一次感到痛苦迷失是什麼時候?發生的次數有多頻密?更嚴重的:最近一次有留意自己的感覺是什麼時候?這就是習性的恐怖。
同樣的,提升了的意識狀態會令人看/觀照到整個綜合體的全部的麻木的狀態/感覺的每一個細節流動,每分每秒的麻木的思想、麻木的身體姿勢動作、麻木的情緒流動、麻木的日常生活行為全部都看得清清楚楚,這個把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的強大得好像變成一個獨立存在的意識/觀照本身就是從習性中解脫出來,不再與其黏著/盲目認同,不再被麻木的全部身體思想情感的習性牽著走。
同樣的,不同的可能性就會出現,按照各自獨特的綜合體最自然最和諧最充實最有意義的方式出現,可能是在提升意識狀態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知道自己活著為了什麼而變得每分每秒都活得精彩燦爛,可能是來自敏感度的大大提升使得簡單的生活已變得很滿足及其他種種不同的可能性-並且同時保持著每分每秒的全面觀照,每分每秒的自由感、解脫感與清晰感。
李小龍:「截拳道並非傷殘之法,而系一大道,朝向生命真諦追尋的坦蕩大道。我們只有在瞭解自己時方足以看透旁人。而 截拳道則系朝向瞭解自己之道而邁進。自覺與自知是截拳道之根本。」「我無法教你,只能幫助你研究你自己。沒有什麼特別的」「學習技巧之當時亦同時在智慧上增長自己,且更要學習和理解禪學和截拳道的哲理為何。」「 實現自己是一件極重要的事情。我的個人建議是,希望人們去實現自我,而非實現自我形象。我希望他們去向內在觀照自身,以誠實地表達自己。」「 真義非在"我正在從事什麼"而是在"內心深處的自覺"」「知性是無選擇可言,無所欲求,無所焦慮的;在此種心態下,方有知覺洞悉力的產生。洞悉力方可解決所用的問題。瞭解需要的洞悉力並非短時間的,而是 連續的知覺,連續無止境的探討狀態。」(請參閱網頁中的李小龍部份)